汽配110網 俠名 技術改裝 2006-3-30
【正文】 1、發(fā)花--含有多種不同顏料混合物的色漆在貯存或干燥過程中,一種或多種顏料離析或浮出并在色漆或漆膜表面集中呈現(xiàn)顏色不均的條紋或斑點等現(xiàn)象。 原因分析: ①顏料分散不良,導致顏料分離;②漆料干燥過快;③表面助劑使用不當。 預防措施: 、俅_保顏料分散良好;②使用慢干溶劑,并確保使用正確稀釋劑;③使用防蠟劑或防油劑;④一道施工不可太厚。 2、金屬漆發(fā)花--特指金屬漆在施工時發(fā)生金屬粉分布或排列不均而導致顏色不均勻現(xiàn)象。 原因分析: 、偈┕ぷ邩尣痪鶆颍虎趪娡窟^濕;③使用不良稀釋劑;④噴涂氣壓不對;⑤漆料本身施工性不好。 預防措施: 、偈褂谜_的走槍方式和氣壓;(一般氣壓稍大、噴幅稍大、走槍快不易發(fā)花)②稍微干噴;③使用正確稀釋劑。 3、起氣泡--涂料在施工過程中形成的空氣或溶劑蒸汽等氣體或兩者兼有的泡,這種泡在漆膜干燥過程中可以消失,也可以永久存在。 原因分析: 、俨徽_的刷涂方法,或不適于刷涂施工的漆料以刷涂施工;②漆料對底材濕潤能力不夠,或底材處理不凈;③溶劑揮發(fā)過快(使用過快稀料或加溫過快);④單層施工過厚或(和)每道間隔時間過短;⑤聚氨酯油漆中含有水分;⑥烤漆在5℃以下施工并干燥也易出現(xiàn)。 預防措施: 、賴栏癜凑f明操作;②底材處理干凈;③使用合適的表面助劑;④噴涂濕膜有足夠的閃蒸時間,對厚濕膜應有更長的閃蒸時間才能烘烤;⑤烤漆避免在較低溫度下施工或(和)干燥。 *附注:起"痱子","痱子"形狀與起氣泡很相似,但一般要小,起因也存些類似又稍有不同,痱子的起因主要有: ①漆料對底材濕潤能力不夠,或底材處理不凈;②溶劑揮發(fā)過'快(使用過快稀料或加溫過快);③單層施工過厚或(和)每道間隔時間過短;④聚氨酯油漆中含有水分或在潮濕環(huán)境中干燥;⑤烤漆在5℃以下施工并干燥也易出現(xiàn);⑥漆膜未完全干燥即暴露于潮濕環(huán)境中(完全干燥也可能會出現(xiàn))。 *痱子的形成比較復雜,最可能引起痱子的是溶劑保留和水分作用,烤漆因有較強溶劑保留能力而易起痱子,在較高溫度環(huán)境中,劇烈的溶劑揮發(fā)與較強深劑保留會造成溶劑蒸汽滯留于漆膜內,從而形成痱子,低溫下,濕漆膜流動性差,特別是表面因溶劑揮發(fā)造成溫度偏低,流動性更差,更宜造成溶劑蒸汽滯留,另外水分也易引起痱子,漆料里水分和施工環(huán)境中的潮氣起痱均勻,而漆膜受潮氣侵蝕而起的痱子往往不均勻,有如蟲爬一般有一定圖樣。 預防措施: ①改善漆膜干性,從而改善漆膜溶劑釋放性;②避免低溫下施工干燥;③降低溶劑極性,從而降低了漆膜對溶劑的保留能力;④使用正確的表面助劑,改善表面透氣性;⑤使用正確的稀釋劑和固化劑。 4、針孔--一種在漆膜中存在著類似于用針刺成的細孔的病態(tài)。 它是由于濕漆膜中混入的空氣泡和產生的其他氣泡破裂,且在漆膜干燥(固化)前不能流平而造成,也應由底材處理或試涂不當(漆膜過厚等)而造成。針孔烘干型干燥的漆種較易出現(xiàn)針孔(包括雙組分自干聚氨酯漆)。針孔為一很細小如針眼樣的穿透整個漆膜的小孔,會降低漆膜的密閉性,使外部水分等浸入漆膜至底材。 原因分析: 、俚撞模崃匣蛳♂寗┖兴。(水分會與雙組份聚氨酯固化劑反應生成C02氣體);②底材粗糙有氣孔。③涂料中加入低沸點溶劑過多或干燥劑過多;④漆膜涂布太厚使外干內,內部溶劑揮發(fā)造成針孔;⑤高溫烤漆反應過快,可加入適量丁醇防止。 5、起皺--漆膜呈現(xiàn)多少有規(guī)律的小波幅波紋形成的皺紋,它可以深及部分或全部膜厚。皺紋的大小和密集率可隨漆膜組成及成膜時的條件(包括溫度、濕膜厚度和大氣污染情況)而變化。 6、桔皮--漆膜呈現(xiàn)出桔皮狀外觀的表面病態(tài)。噴涂施工(尤其底材為平面)時,易出現(xiàn)此病態(tài)。 7、發(fā)白--有光涂料干燥過程中,漆膜上有時呈現(xiàn)出乳白色的現(xiàn)象。這是由于空氣中水氣在濕漆膜表面凝露和(或)涂料中的一種或多種固態(tài)組分析出而引起的。一般加入防潮劑或化白水即可解決。 8、流掛--涂料施涂于垂直面上時,由于其抗流掛性差或施涂不當、漆膜過厚等原因而使?jié)衿崮は蛳乱苿,形成各種形狀下邊緣厚的不均勻涂層。注:流掛可由整個垂直面上涂料下墜而造成的類似幕簾狀漆膜外觀,亦稱幕狀流掛;也可由局部窄縫或釘眼等處的過量涂料造成的窄條狀下墜,亦稱條狀流掛;淚狀流掛是條狀流掛的一種特殊形式。 9、絲紋--在濕漆膜表面呈現(xiàn)的近似平行的線狀條紋,且在漆膜干燥之后這種條紋仍然存在。這是由某些施涂方法而帶來的一種病態(tài)。如在浸涂或淋涂時,絲紋是沿著流動的方向出現(xiàn);在刷涂時,絲紋則沿最后刷涂漆膜的刷涂方向出現(xiàn)。 10、刷痕--刷涂后,在干漆膜上留下的一條條脊狀條紋現(xiàn)象。這是由于濕漆膜干燥過快,黏度過大,漆刷太粗硬,刷涂方法不當?shù)仍蚴蛊崮げ荒芰髌蕉鸬摹?/P> 11、收縮--漆膜的若干部位呈現(xiàn)出程度不同、分布狀態(tài)各異的厚薄不均的外觀。這是由于濕漆膜與底材(或干漆膜)間的表面張力太大、濕潤性小,底材表面處理不好、含有油污濕氣,噴涂時管線混入油水等而引起的。 注:底材邊緣部位漆膜邊薄或無漆膜的現(xiàn)象稱為縮邊;漆膜上出現(xiàn)若干小圓孔狀的收縮稱為縮孔,蠕動是一種明顯的收縮形式,火山口也是一種收縮形式。 12、縮孔--漆膜干燥后仍滯留的若干大小不等、分布各異的圓形小坑的現(xiàn)象。此病態(tài)俗稱為麻坑[點]、彈坑。 原因分析: 、俚撞暮杏臀;②底材表面張力太低,如使用了重涂性差的底漆;③漆料中含有油污;④壓縮空氣中含有油污或在不潔凈環(huán)境中施工; 預防措施: 、僦赝啃圆畹牡灼岽蚰;②底材處理干凈;③使用良好的油水分離裝置;④使用防油劑或防蠟劑。 13、厚邊--涂料在涂漆面邊緣堆積呈現(xiàn)脊狀隆起,使干漆膜邊緣過厚的現(xiàn)象。這是由于不正確的施涂造成的。 原因分析: 、賳蔚劳垦b過厚。②面漆表面張力過大,流平性不良。 14、蠕流--濕漆膜自然流展而超出原涂漆區(qū)的現(xiàn)象。 15、漏涂區(qū)--在某些應漆部位而完全沒有漆膜形成的一種病態(tài)。通常是由于涂漆操作未按規(guī)定而造成。 16、接痕--在同一天的涂漆過程中,由于涂裝先后不同,而在底材上各漆區(qū)的接碴處呈現(xiàn)凸起的現(xiàn)象。 17、咬底--在干漆膜上施涂其同種或不同種涂料時在涂層施涂或干燥期間使下的干漆膜發(fā)生軟化、隆起或從底材脫離的現(xiàn)象(通常的外觀如起皺)。 原因分析: 、俚淄课锤删屯棵嫫。②底涂為油基,如:醇酸,面涂溶劑溶解力強且涂裝過厚。③纖維素類自干漆或自干丙烯酸漆涂于為完全干燥的其他漆上。④底漆溶劑溶解能力一般,面漆溶劑溶解能力較強。⑤底、面漆不配套。 18、滲色--來自下層(底材或底漆)的有色物質,進入并透過上層漆膜的擴散過程,因而使漆膜呈現(xiàn)不希望有的著色或邊色。 原因分析: 、俚灼犷伾,面漆顏色過淺。②底漆未完全干。③底漆中含有遷移性較厲害之顏料,如:紅色顏料。 19、不蓋底--涂在底面(不論已涂漆與否)上的色漆,干燥后仍透露出底面顏色的現(xiàn)象。 20、殘余粘性--干燥[固化]后的漆膜表面仍滯留粘性的一種病態(tài)。 21、閃光--局部漆膜(尤其在接茬處)光澤高于整體漆膜光澤的現(xiàn)象。通常由于漆膜厚薄不勻造成的。 22、滲出--漆膜表面析出漆基的一種或多種液態(tài)組分的現(xiàn)象。滲出液似油狀且發(fā)粘。 23、干酪化--漆膜雖已充分干燥,但仍相當軟且機械性能差的現(xiàn)象。通常是由于涂料配比不當而引起的。 24、表面粗糙--漆膜干燥后,其整個或局部表面分布著不規(guī)則凸起顆粒的現(xiàn)象。這是由于涂料貯存時發(fā)生結皮、絮凝或施工時塵土、沙粒進入濕漆膜等引起的。 原因分析: 、俚撞奶植,面漆又太薄。②施工環(huán)境太差,有灰塵、油污等。 25、積塵--干漆膜表面滯留塵垢等異粒的現(xiàn)象。 26、起霜花--漆膜表面呈現(xiàn)許多多邊形或蛛網形細皺紋的現(xiàn)象。同義詞:起晶紋。 27、污氣網紋--漆膜在干燥過程中,由于受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煙霧污氣籠罩,其表面出現(xiàn)圖樣清晰的網狀皺紋現(xiàn)象。 原因分析: 、偻苛舷嗳苄圆粔。②底材不潔凈,含有污油等雜質。③漆料中含有油污等雜質。 28、爆孔--由于底材上一些活性物顆粒爆發(fā),致使其上已部分固化的漆膜出現(xiàn)一個個圓錐形坑穴的現(xiàn)象。 |
|
|
湘公網安備 43120202000083號